2018年4月1日 星期日

誰有資格擔任頂尖大學的校長?


最近台大校長遴選的議題吸引了不少媒體的關注與各界的評論。事實上,高等教育的議題因學術、專業、國際競爭、社會期待、資源分配、政治影響等複雜因素,不是高教圈內的人,很難了解真正問題之所在。而這次的爭議再捲入政治口水(扯上藍綠、省籍、統獨),已經失焦,而國內的媒體又習慣把議題引到人的身上(所謂的管爺),更難回到解決問題的根本討論。

台灣的高教國際競爭力下滑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台大的國際排名逐漸後退更是台灣高教的一大警訊,在這個關鍵時刻,政府與學界應該深入研究並參考國際頂尖學府的傳統與作法,虛心學習,找出真正有能力可以幫台大提升國際學術地位的領導人。能擠入全球百大的大學名單中,美國的大學通常佔了四成以上,再加上台灣的高等教育近幾十年來主要參考美國的高教系統,因此,最合宜的解決之道還是真正學習美國高等教育的制度作法與文化精神,再適度地斟酌調整符合台灣的現況。

綜觀美國頂尖大學的校長背景條件大致有三個共同點,第一,在其專長的學術領域裡,具有一定的學術地位,例如,得過國際學術的重要獎項、榮譽等,這只是基本條件。第二點,必須有領導過大學的傑出紀錄,通常是在某一個學校擔任過校長、副校長、教務長、或院長等層級的職務,有傑出的行政管理政績表現,再被另一所大學邀請擔任校長,這點其實是最關鍵的。第三,通常是這所大學的校友或教授/研究人員(或曾經是),這點倒不一定是絕對必要,但若是具備,能有助於對該大學內部的文化與傳統有所了解。

例如,現任的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校長Carol Christ有多項美國院士頭銜,曾經擔任過該校的院長、教務長、副校長,再獲推薦遴選擔任美國麻州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的校長長達十一年,因行政管理績效卓越,再被遴選回柏克萊擔任校長。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校長Marc Tessier-Lavigne是加拿大人,原是史丹福大學教授,有多項美國與國際院士頭銜,後至業界擔任知名大型生技公司的研發副總裁,再被延攬為美國紐約洛克斐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擔任校長五年,也因行政管理績效卓越,再被遴選回史丹福大學擔任校長。如果台大想跟美國頂尖學府同台較勁,必須深入了解他們的最高領導人才具備甚麼樣的條件特質。

為了對抗別有用心的媒體爆料與特定團體的施壓,台大目前的遴選委員會與校務會議的會議結果均一致捍衛依法律行政程序產生的遴選結果,其實是正確的抉擇,教育部的遲疑核定雖也有部分媒體民意的支持,卻顯得違反常理,畢竟這是台大的內部事務,外人其實沒有太多置喙的餘地。但是,如果管教授上任幾年之後仍無法明顯提升台大的國際學術地位,台大就必須認真重新檢討校長遴選制度、以及遴選委員甚至校務會議代表的判斷能力。

以上述三點的美國頂尖大學校長條件來看,管教授並沒有全然符合,特別是最關鍵的第二點,管教授並沒有在大學院級以上行政管理職務立下輝煌成就的紀錄,雖然有政府中央單位國發會的主委頭銜,但也很少人知道管主委任內有甚麼令人印象深刻的卓越政績,況且,高等教育院校跟中央部會的行政機構畢竟不同性質,前者需要經歷學術與教育行政管理的嚴峻考驗,後者則是政黨色彩或總統(或閣揆)喜好決定的,因此,管教授國發會主委的經歷其實並未構成他必然是台大校長理想人選的條件。

有趣的是,管教授獲得多數遴選委員會的青睞,似乎是因為管教授的國內知名度較高且口語簡報能力優於其他候選人,從新聞與台大公開的影音記錄來看,他的口語表達能力與技巧的確是優於其他候選人,但這也顯現出只看表象或反應情緒觀感的一面,有相當的潛在風險。誠心建議台大人必須問自已,這個在台灣媒體有高知名度且口才很好的管教授真是他們認為能把台大推向國際頂尖學府的領導人?答案恐怕只能讓時間來回答。

祝福未來的管校長、祝福台大、祝福台灣的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