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

從花蓮的石頭談起 (一)

花蓮的美麗與哀愁都與石頭脫不了關係。由於地質的因素,花蓮的山脈蘊藏許多台灣西部少見的礦物與岩石,例如,閃玉(俗稱:豐田玉、台灣玉)、含薔薇輝石的岩石(俗稱:玫瑰石)、蛇紋岩、大理岩(俗稱:大理石)、含藍閃石的綠簾角閃岩或片岩(俗稱:竹葉石)等,發展出一些相關傳統產業,如採礦業與玉石藝品加工買賣等產業,也為觀光產業帶來一點邊際效益。花蓮縣政府喜歡宣傳「花蓮是石頭的故鄉」,如此說法在台灣的確也屬實。板塊運動、地質與地理的因素,型塑了各式地形地貌,使花蓮有許多山海美景,例如太魯閣峽谷、清水斷崖、七星潭海岸等。然而,同樣也因山脈裡巨大的岩石與地層衍生的地形,阻隔了花蓮的對外交通,造成長期以來建設落後、缺乏產業與工作機會,導致年輕人口外移。石頭也造成許多自然災害,例如,蘇花公路與中橫公路的落石意外造成人員的傷亡,近年來時有所聞,豪雨風災與地震造成土石流或山崩,巨大的岩塊與砂石也毀壞不少家園與生命。石頭對花蓮而言可以說是二面刃: 好的一面是帶來商機與蘊存美景,壞的一面是造成封閉落後與自然災害威脅。如何面對這個這個矛盾,還需要考驗地方與中央政府的智慧。

花蓮有很多人喜歡賞石或玩石,無論是所謂的奇石或雅石,多是從外觀的紋路或顏色去想像所謂的意境,幾十年來一直停留在憑空想像的擬人(物)化的層次,很可惜。花蓮市的幾個公共展場每年有許多與石頭相關的展覽,幾乎年年場場都大同小異,多數停留在素人層次的欣賞,幾乎沒有人進一步去了解這些石頭背後的科學成因與意義,頂多只是重覆轉載一些非專業文獻的隻字片語,通常有許多轉載並不正確。大學與中小學的教育也未能善用這些大自然賦予花蓮的地質寶藏去做教育紮根或學術發展的工作,原因之一,可能是缺乏地球(地質)科學相關的師資或單位。從地質與礦物岩石的角度而言,花蓮是全台灣最好的天然教室與實驗室,但實際上在教育與社會的觀察而言,現況實情並不能反映這個天然的優勢,但願各級教育主管單位與地方政府有決策權的人能注意到這個問題,早日有所積極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