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大學生的M型化

上學期臨時被邀請在台大幫忙客串了幾星期的課,教到一批大四的學生讓我感到非常驚豔,教書十年來未曾遇到這麼有主動求知精神與高度學習興趣的學生,不僅不輸當年我唸書的那個世代,甚至有超越的部分,連台大的系主任也對這屆大四生稱譽有加。我猜他們未來不論往學術或專業去發展,應都有機會發光發熱,(但若要與所謂全球百大的名校生競爭,恐怕尚有一小段距離)。時下一般媒體與社會輿論對大學生的世代多有批評,但是即使同一個世代,他們其實呈現出兩極化的現象,多數人看到的是向下退化的族群,遂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但我相信在前段學校裡的學生,多數並不會如此,反而有許多更聰明、更有創意或更積極的年輕人才,等待發掘與培養。

我目前服務的大學,在臺灣可能屬「中偏後段」的國立大學,據我的觀察,招進來的學生素質逐年每下愈況,(在臺灣,學校的地理位置往往決定了招生的宿命),最近二年看來,論資質或程度,約有一半的學生是根本不應該進到大學的,更遑論是國立大學。資質差並不是問題或原罪,肯努力學習仍然有許多機會,甚至未來演出「逆轉勝」(我的確教過如此的學生)。只可惜這個校園的學生很少想要努力向上的,但求能混過去就好,混不過去就逃或躲,因為他們普遍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也不知道未來要做甚麼,更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當老師的再怎麼賣力認真的教學與輔導,結果好像沒有差別,每學期面對許多臉無表情或毫無反應的年輕面孔,頗令人洩氣。兩相對照之下,資質好的前段大學學生很有學習動機也很用功,資質差的後段大學學生完全沒有學習動機也不用功,當然呈現M型化的現象,這樣的發展趨勢未來會如何其實很容易預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