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虛浮與官僚的文化正在腐蝕大學的根基

不知從何時開始,虛浮與官僚的文化進入了大學校園,情況越來越嚴重。虛浮者也,例如,某些大學教師完全沒有某學術領域方面的訓練背景、實務經驗或學術著作,對內也可以指導學生做那方面的研究題目,對外還可接政府部門相關方面的計畫案,甚至擔任重要案件的審委,或者在媒體上以專家學者自居,輕者誤導大眾視聽,重者造成政府錯誤決策。大學校園有不少這樣的教授,教導出來的學生大概也會有樣學樣,結果無論是何種文憑都可能沒有該領域應有的水準,因此,文憑貶值是必然的結果,相類比之,目前社會爆出一堆食品安全的問題其實一點都不意外,虛偽的教授與黑心的商人一樣都在欺騙,一樣都在圖謀私利(或名或權)而罔顧後果。如果連最應注重內涵實質的大學都走向虛浮風氣,國家社會的基石已腐蝕了一大塊。

另一種虛浮風氣是大學也跟著社會的某些陋習走,喜歡表面化的裝闊,或者無意義的好大喜功。最代表的是拼命地辦活動,不管有沒有實質(學術研究成果)或效果(教育推廣),但只要能把場面辦得風風光光,高層長官與應邀貴賓看了高興覺得很有面子就好。於是就得做些事如:插旗子掛布條、張燈結綵擺花籃、敲鑼打鼓(發佈新聞,但焦點永遠是高級長官)、準備伴手禮或紀念品、加製工作人員的T恤或背心、動員教職員生參加撐場,感覺這跟選舉造勢沒有兩樣,耗盡人力虛擲金錢,既不環保也無意義,這是大學校園應有的文化嗎?

官僚者也,大學的行政管理體制日益走向中央集權,經費與制度各項決策權都掌握在極少數的高層主管手中,決策過程的透明度則是越來越低,於是衍生出類似政府官僚體制的文化(官大學問大),次一級的主管得看上一級的主管臉色做事,於是下位者必須討好上位者以求生存,結果是,越能體察上意者越吃得開(馬屁文化),敢有異議者大概官位會不保。如果大學校內的所作所為必須考慮「政治正確」或處心積慮去「體察上意」,請問,這樣的大學還奢談甚麼卓越?創新?

以上所述的情形,並非所有大學都一樣,但衍生的結果通常會反應在一個大學的學術聲望與辦學績效。虛浮只是泡沫,官僚必致腐化,有這種校園文化的大學恐怕是無法永續經營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