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4日 星期五

從花蓮的石頭談起(二): 所謂的「墨玉」並不是玉

最近部分的花蓮玉石業者在大力的推銷一種號稱新發現的玉石品種,即所謂的「墨玉」,其實是色澤較淺綠且近半透明的蛇紋石(serpentine)伴隨著深色不透光的磁鐵礦(magnetite)斑點,形成滿特別的色彩與紋路,據稱由台北某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命名為「墨玉」,為了行銷其商業價值,花蓮的玉石業者與藝術創作工作者為這種所謂的「臺灣墨玉」開始積極的行銷。其實從礦物學或從科學教育的角度來看,這個名稱是很不適宜的。因為,它根本不是玉。在科學(礦物學)上,玉(jade)的定義只有二類礦物,一是輝石類(pyroxene)(輝玉,jadeite),另一是角閃石類(amphibole)(閃玉,nephrite),臺灣著名的花蓮豐田玉即是一種閃玉。雖然,中文的礦物名詞尚有剛玉(corundum)、黃玉(topaz)等二種礦物也有玉這個字,它們其實也不是玉,但仍屬於寶石類的礦物(藍/紅寶石、黃寶石),因為它們稀有(所以珍貴),且硬度非常高,因此經濟價值仍高。蛇紋石並不能算是寶石類的礦物,因為其地質產出相當普遍(並不稀有),其硬度也比地殼常見的矽酸鹽類礦物低,因此經濟價值並不高。臺灣的花蓮豐田玉雖然經常與蛇紋石伴生,但二者的成本價值相差至少幾十倍以上。最近在一些市面上或展場上,看到所謂的「墨玉」的標價竟然與豐田玉的價格不相上下,這顯然是一種魚目混珠的投機商業行為,更令人驚訝的是竟然有政府單位如礦務局、博物館、與國立大學等為這種錯誤的名詞與行銷背書,這是非常離譜的事。國內也有許多玩石(賞石)愛好人士或藝品業者把所有看似美麗的石頭都泛稱為「玉」,實在也是令人啼笑皆非。